从主要品种的社会库存看,截至9月25日,国内主要钢材品种库存总量为1030.3万吨,降幅继续趋缓,较8月末减少34.5万吨,较去年同期下降11.26%。显示出市场供应压力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,但“去库存化”的进程仍显缓慢。
近年来,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是行业沉疴,国家也从审批等多个环节严控产能增长。但奇怪的是,钢铁 行业的产能越控制越增长。目前,国内港口库存依然在一亿吨以上徘徊,而全国的钢铁库存量大约在11亿吨,其中有2亿吨是富余的,短期内消化不了。这意味 着,未来5年内,中国即使不再生产钢材,都已经够用了。
国内钢市需求主要受房地产数据疲弱的拖累。建筑行业占钢材总消费量的一半左右。而近来随着经济增速持续放缓,房地产等下游需求逐渐降至“冰点”。
原本2015年政府救市房地产新政策频出让不少业内商家以为钢材市场会回暖,但现在,整个行业依然看不到任何复苏的气息。
内部消化能力越来越差,国内钢企只好纷纷将国际市场作为“救命稻草”。全球市场也和中国钢市共同陷入低迷。
中钢协新发布的报告称,今年9月以来,国际钢材市场跌幅略有扩大,月末71.05点的国际钢价基准指数,周环比下跌1.59%,月环比下跌3.56%。
国内钢铁市场咨询机构在调研后发现,钢材出口价格和国内价格倒挂严重。新的螺纹钢出口FOB报价已低至250美元/吨,折合人民币约1700元/吨,钢厂接单难度空前。
对于后市展望,鉴于全球钢材市场供需状况不会有大的改变,国际钢材市场将会继续探底。
网络购物已越来越普及,但不少电商平台出现的怪现象,仍然让人无法理解。本期系列文章特为广大读者带来相关内容。
非卖品被电商单独销售
长久以来,线下实体店铺在面对非卖品和赠品时,通常都不进行单独销售。一旦消费者在实体店花钱买到带有“非卖品”、“赠品”、“体验装”、“试用装”字样的商品,就会对实体店进行投诉。但就目前来看,电商平台却完全不同,包括京东、苏宁、当当在内的主流电商,几乎家家都在单独销售上述种类的“非卖品”。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来看,电商这样的销售方式也并不违法。
因此,消费者一旦在电商平台买到此类商品,也无需特别纠结。更为重要的是,此类商品的售价往往很便宜,比如说苏宁易购[微博],就曾把2片装的尿不湿试用装卖出0.1元的超低价,限购数量也不是只有一件,而是非常夸张的20件,可谓是性价比逆天。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此类商品时,只需在意保质期即可。
您好,欢迎莅临嘉华盛和,欢迎咨询...
![]() 触屏版二维码 |